全面行动、全力投入、全民参与、终结结核
2025年3月24日以来,我校扎实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预防控制工作。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。今年的宣传主题为“全面行动、全力投入、全民参与、终结结核”。
据报道,我国2023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.1万(2022年74.8万),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/10万。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,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,占全球发病数的6.8%,终结结核病流行仍任重道远。
儿童青少年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,加之学习压力大、作息不规律、营养不均衡等环境因素,使他们成为了结核病的易感人群。预防结核病对儿童青少年来说,不仅关乎个人健康,更关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生活质量。因此,加强儿童青少年结核病知识普及尤为重要。
为了加强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,有效防范结核病在校园里传播流行,加强学生对结核病的知晓率和认知水平,增强自我防护意识。我校自2025年3月24日以来,扎实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,先后在26个班级906名学生中以讲授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“结核病防治”主题讲座、班会,校门诊医务人员在宣传现场发放宣传资料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;通过全方位、无死角系列宣传教育活动,使学生在结核病防治常识上知晓率达到100%,普及率达到100%。
我院本科班级集中开展结核病防治日主题讲座
我校(院)各班级开展结核病防治日主题班会
学校群体中肺结核多发的主要原因包括:师生普遍缺乏结核病防治知识,难以及时发现病例。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密切接触,极易造成疾病传播。学业压力大导致学生忽视健康管理,若加上营养不足和缺乏锻炼,会降低机体抵抗力,增加感染风险。需要强调的是,通过规范治疗,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痊愈,同时能有效避免耐药结核病的发生。
发放结核病防治宣传资料
由此可见,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。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,是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。本次系列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肺结核,达到了预防重视的目的。使同学们懂得增强自身免疫力,在学习之余搞好身体锻炼,注意教室通风换气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出现疑似肺结核症状及时报告校门诊,确诊肺结核活动期立即休学治疗,严格休复学管理,控制传染源,切断传播途径,保护易感人群;同时对患有肺结核的同学不要歧视,要关心关爱,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,共同战胜病魔。
一、对结核病的认识
1.什么是结核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(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)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,可以影响人体多个器官,但最常侵犯的是肺部,称为肺结核。
2.传播途径
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。由于肺与外界相通,当肺结核恶化时,结核菌会大量繁殖;当患者咳嗽、说话时,结核分枝杆菌会通过飞沫或尘埃传播到空气中,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。
3.哪些症状需要警惕
肺结核的典型症状是咳嗽、咳痰、咳血、发热等,若出现慢性咳嗽、咯痰2周以上的症状,应高度警惕是否得了肺结核,并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治,做到早发现早治疗,避免进一步传播给他人。目前,我国实行肺结核病定点诊疗政策,疑似感染者可前往各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检查。
4.结核防控学生
接种卡介苗。4岁以下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可到居住地卡介苗门诊补种。
早发现周围的肺结核患者,督促其及时就诊和进行抗结核治疗,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,远离结核传染风险。定期体检,包括X线胸片检查,及早发现肺结核。做好自我监测,一旦发生肺结核能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减少对健康的损害。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,应主动向学校报告,不隐瞒病情、不带病上课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个人卫生习惯,经常开窗通风、注意营养(多吃奶制品、肉类、鱼类、蛋类、新鲜蔬菜和水果、粗粮等)、加强锻炼、规律作息等,提高机体免疫力;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捂住口鼻,用完纸巾立即扔垃圾桶,并及时洗手。确诊为肺结核后要积极治疗。
结核病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杀手之一。全球每天有超过4100人因结核病丧生、近28000人患上这种可预防和可治愈的疾病。自2000年以来,经过全球抗击结核病的不断努力,已经挽救了大约6600万人的生命。然而,新冠肺炎大流行扭转了多年来结核病防治取得的进展。2020年,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出现10多年来的首次增加。
预后。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,一旦感染发病,若不及时、不规范、不彻底治疗,最终导致复发、恶化、产生耐药,形成难治性肺结核,形成慢性传染源,危害家庭、社会,最终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。
二、学校结核病的防控
学生的学习压力大,尤其是初中、高中毕业班的同学,体育锻炼少,睡得晚起得早,作息不规律,可能会让身体变弱,就容易让肺结核乘隙而入。另外,同学们在学校里集体学习生活,大家接触得很密集频繁,如果有同学得了肺结核,容易造成在校园里的传播和蔓延。因此,大家可一定要提高警惕!
(一)健康体检,把好入学关
1.健康体检,把好入学关。我校每年严格按照《中小学健康体检管理办法》和《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》要求,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检查的必查项目,并将体检结果纳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档案,严格休复学制度。将结核病筛查纳入学生入校体检以及教职员工体检,能及时发现肺结核可疑患者。
2.健康监测,落实晨午检。我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,通过晨午检及时了解学生是否有肺结核可疑症状,对因病缺课缺勤的学生和教职员工,认真做好因病缺勤追踪和登记。一旦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,要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,并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。
3.主动报告,不隐瞒病情。在校学生或教职员工到医疗机构就诊,如果被怀疑为肺结核病,应向医生如实报告本人的身份及学校名称、班级,切不可因为担心休学或停工而向医生隐瞒。教育师生在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,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,不隐瞒病情、不带病上课。得了传染性肺结核,应该休学或休假,在家或住院治疗,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。
4.健康环境,校舍通风卫生。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,对教室、宿舍、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。
5.健康教育,提升防病意识。通过健康教育课、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,对学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,增强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,积极构建无结核健康校园,从根本上防止学校结核病的发生。
(二)学生如何预防结核病
1.婴幼儿按要求接种卡介苗,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。就目前来说,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手段依然是免疫接种。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为新生儿,接种后免疫效果十分显著,但卡介苗的免疫效用只能维持5-10年,所以可在儿童7或12岁时加强注射。
2.及早发现周围的肺结核患者,密切接触人员要尽早进行结核病筛查,并采取分室居住、消毒等措施预防感染,做好健康监测,关爱肺结核患者并督促其接受全程治疗。卧室房间应勤通风,降低空气中结核菌的浓度,改善居住环境,减少学生感染结核杆菌的机会。
3.尽量少参加通风不良、人员密集场所的活动,远离结核传染风险;去人群聚集场所应戴口罩,尽量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,减少结核病传播风险。
4.肺结核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,不随地吐痰;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或手捂住嘴,避免直接面对他人。注意咳嗽礼仪,不随地吐痰;咳嗽、打喷嚏时注意用手帕、纸巾或手肘部位遮掩口鼻。
5.规律生活、平衡心理、合理膳食、适度锻炼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6.严格休复学制度。学生得了传染性肺结核应该休学,在家疗养。待传染性消失后,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可以复学。非传染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继续上学,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校医负责督导服药。
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,和新冠肺炎一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,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积极预防感染。